法苑·动态 | 法学院赴福建省福州市开展“乡村振兴”主题思政实践课程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的改革成果,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感受近年来乡村建设的发展变化,体察基层工作的苦乐酸甜,北京大学法学院于2020年暑期组织师生赴福建省福州市开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思政实践课程。
课程团队由法学院党委书记郭雳、团委书记史诗、2019级本科生第二班主任王华、就业办公室主任傅程榆、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润芝带队,团委副书记、2018级法学博士生周雷担任助教。法学院22名本科生参加实践。
八月的榕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实践团以“乡村振兴”为主题,深入村镇社区、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用眼观察城市品质的日新月异,用脚步丈量美丽乡村的祥和富饶,用心体会历史名城的深沉厚重。
加强共建合作,助力人才培养
自古以来,八闽大地人才济济,英杰辈出。近年来,福建省和福州市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引进生、“榕博汇”等机制,吸引了包括北大学子在内的众多优秀毕业生赴闽赴榕工作。与此同时,北京大学法学院积极搭建渠道,鼓励更多学生了解福州、投身福州,培养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新时代法治人才。调研期间,实践团拜访了司法机关、共建单位和校友代表。
19年9月,我院与福州市人民检察院签署学生思政实践教育基地共建协议。近年来,福州市检察机关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积极融入“三个福州”建设,切实发挥反腐败斗争检察职能作用,高度重视并严厉打击宗族恶势力犯罪、扶贫资金贪污腐败等犯罪,扎实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强化了检察职能,树立了特色品牌。8月18日上午,实践团一行到市检察院举行思政实践课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暨司法实务座谈会。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时贵,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余深画,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林修锎及青年检察干警代表参加会议。张时贵检察长与郭雳书记共同为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揭牌。市检察院团支部副书记、第九检察部员额检察官邱晋之,第二检察部员额检察官、法学院2012届本科校友肖琳,第一检察部青年选调生蔡鹏航等七位青年干警围绕检察机关如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这一主题,结合办案和驻村经历开展座谈交流。与会学生就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惩治宗族恶势力犯罪、监检协作配合打击扶贫资金贪污腐败犯罪、普法宣传等进行提问,张时贵检察长耐心地进行了解答。
福州市金融控股集团作为全市财政金融投资管理的唯一综合平台。去年12月5日,我院与福州金控达成共建意向,在福州金控挂牌建设“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并签约共建“北京大学学生思政实践教育基地”。调研期间,实践团来到金控集团,与集团总经理、北京大学校友秦凡,副总经理林斌等公司高管进行座谈。会上,秦凡总经理介绍了金控集团的业务板块和发展概况。集团总经理助理江海航、绿色金融(福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永志、副总经理林善波向法学院师生介绍了集团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公司、运作财政扶持乡村发展专项资金、打造“绿金优选”助农电商平台、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三农”主体提供担保服务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双方就如何在农村更好地开展金融服务、发挥“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作用、新冠疫情期间服务中小微企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秦凡总经理与郭雳书记共同为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基地揭牌。
有福之州,地灵人杰。为引导学生了解福州市引进生政策,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团一行与福州市委组织部在市人才公寓举行北京大学引进生座谈会。福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林舫,福建省委人才办副主任、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2012届硕士校友郑杰斌,福州市委人才办执行副主任陈剑雄参加座谈会。会上,林舫副部长介绍了福州市引进生政策和培养体系,郑杰斌校友介绍了福建省选调生政策和法学院校友在闽在榕工作情况。市发改委审批法规处二级主任科员、2017届硕士校友陈锦烽,长乐区副区长、2018届博士校友徐俊,高新区南屿镇副镇长、2019届硕士校友谌静玮汇报了各自工作和生活情况。郭雳书记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法学院将继续畅通在校学生与校友的沟通渠道,努力让更多的优秀学子到基层来,希望市委组织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北大引进生的工作和生活,让北大校友为福州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踏访美丽村镇,见证乡村振兴
2018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对全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部署。福州是福建省省会、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在农业产业、生态环境、乡风文明、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领域具备基础和优势。基于此,实践团考察了福州市部分村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情况。
高新区南屿镇双龙村是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是高新区因地制宜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范例。8月19日,实践团来到这里,村支书和村主任热情地接待了大家。位于大樟溪畔的双龙村,街巷沿江临水,百年古榕耸立。近年来,在高新区和南屿镇的大力支持下,双龙村充分利用丰富的火龙温泉和水龙矿泉等水资源,吸引矿泉水企业投资建厂,因地制宜发展以温泉旅游为主体的乡村特色旅游产业,不仅解决了数十人的就业问题,每年还为村里增加十几万元的财政收入。汩汩流动的天然泉水,俨然成为了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的“幸福泉”。此外,双龙村还陆续开展省道周边的环境整治、龙舟观景台及大樟溪沿线的景观改造,完成裸房整治26户8300平方米,屋顶改造27户3400平方米,村容村貌显著变化,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随后,实践团来到位于双龙村的福建省润和矿泉水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参观。技术员详细介绍了企业概况、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近年来,公司引进行业先进的水处理、吹瓶、灌装、净化和包装设备,实现了水源地零距离、全密闭、全自动、无菌灌装。在双龙村的工厂每年可采集优质矿泉水3000多吨,远销北京、上海等城市。
随后,实践团来到长安村考察调研。“你若长安,便是幸福”,这是长乐区营前街道长安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口号。长安村积极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示范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福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福州市文明示范村。今年,该村还被列入省市两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干部介绍,在产业上,“旅游+农业”有力推动了长安村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旅游发展红利。在环境上,长安村开展裸房整治、垃圾处理、村道硬化、清除河道淤泥等,并修建幸福田园、文化公园、茉莉花海主题公园,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在民生上,长安村建立了医养中心。全村60周岁以上老人就医,不仅可以享受高比例报销,而且还可以申请大额补助。
屿北村位于长乐区古槐镇,是当地著名的侨乡。屿北村有1026户村民,其中海外乡亲和企业家就有800多名。在屿北村,村干部向大家介绍,村两委发动海外乡亲和企业家捐资支持家乡建设,得到积极响应,共获捐资1000多万元,用于自来水管道铺设、道路提升、路灯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屿北村利用拥有大面积农田的优势,建立果蔬基地,不仅每年为村里带来10多万元的村财收入,而且解决了村里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此外,村两委以租赁等方式将村民闲置田地、废置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管理,被打造成各具特色的微菜园、微果园和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引领村民走向致富路。
为了亲身了解基层法院的工作情况,实践团前往闽侯县人民法院南屿人民法庭调研考察。南屿法庭庭长带领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法庭、诉讼服务中心和法官办公室。南屿法庭现有员额法官3人,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按照等比例配置,每年审理近600个案件。按照省高院统一部署,法庭安装了庭审直播设备,实现在线同步直播。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先后就调解、管辖范围、基层法官业务能力、法官职业素养等问题进行交流。
强化思想引领,不忘初心使命
在榕期间,实践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性、政治性强的学习参观活动,力求引导学生在脱贫攻坚战场、改革开放前沿学思践悟总书记回信精神,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
福州市五一广场国旗护卫队是全国唯一一支承担省会城市中心广场升降国旗任务的消防救援队伍,是一支礼服绶带上缀着水枪的国旗护卫队,还承担着福州三坊七巷的消防救援工作。时值日落时分,同学们观看了降旗仪式,切身体会了国旗护卫任务的庄重与威严。螺洲古镇陈氏五楼是福州新式教育奠基者之一陈宝琛修建的园林和藏书楼,是省级文保单位和我校思政实践基地。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被包括我校陈岱孙教授在内的陈氏家族人士所展现的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深深打动。花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福建春伦集团,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传承人为大家展示了茉莉花茶制作的传统工艺,使同学们领略到了福建传统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福州乡村振兴培训实践中心和集团党建文化展厅。同学们了解了集团党组织领导机构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模式、党员和骨干“双向培养”制度、深入贫困村帮扶攻坚等内容,展现了党建在非公企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为了充分总结交流学习和实践经验,实践团于20日下午在华福证券国家级投资者教育基地举行了主题团日活动和总结会。会上,师生畅所欲言,结合家乡发展和专业知识,分享了福州调研的所见和所闻,分析了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分配了总结报告的写作任务。史诗老师在总结讲话中,勉励大家做到眼中有光、心中有数、手中有招、脚下有根,积极思考如何肩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不断加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为期一周的调研考察,使实践团全体成员掌握了近年来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把握了从青年学子到青年干部、青年企业家这一身份转换的心路历程,认识了治理的艰巨性、社会的现实性和工作的复杂性。同学们纷纷表示,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线下实践机会,要以此次思政实践为契机,主动将自身成长、个人选择同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紧密联系起来,早日让青春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烂之花。
三行情诗摘编
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 喻倩倩:
致敬基层干部:
最是那八闽大地上的人儿,
气正心澄,耕深耘瀚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碧波!
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 谢颖:
八闽大地,依山傍水茶香四溢共建美丽乡村;
千年古韵,海外侨胞守望相助传承拼搏精神。
老榕幽幽,有福之州前行不息。
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 李祎欣:
四海赴八闽,万里如燕园。
纵览今朝,政企协力因地制宜共建乡村美景。
展望未来,燕园学子深入基层共谋振兴大业。
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 沈昱辰:
茉莉花香,晕染出八闽大地动人的美;
闽江水浊,激荡着福州人民拼搏的魂;
我于古榕树下,坊巷之间,见证一个振兴的奇迹。
感言摘编
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 王天蕊:这次思政实践活动让我对城乡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以前与乡村的接触不多,认为乡村就是脏乱差、老破小,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参观的很多村庄都有过人之处,或是环境治理良好,或是产业丰富而别具特色,或是精神文化建设完善,民风淳朴,红专并进。反观自己居住的城市在这些方面往往有所欠缺,这让我明白城市从来不是乡村的上位,城乡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城市帮乡村振兴、脱贫的优越感事实上是我们应该摒弃的幻觉。这种对于城乡关系的新认识更新了我的固有认知,我相信在日后也会是我的一笔宝贵财富。
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 俞琳慧:在有福之州,我们以乡村振兴主题为纽带,在城市和农村来往穿梭。三天的思政之旅,使我见识颇多、受益匪浅,更使我深入体悟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小事不小,基层无小事”,不论是一线检务人,还是基层引进生学长姐,当他们深入基层现实,便会发现:与群众打交道不能单靠理想的法律思维,更应凭借“接地气”的天道与人情。“乡村振兴依旧任重道远”,参观的长安村、双龙村、屿北村,因地制宜,发挥自身生态优势为村集体打下扎实的经济基础,进而大力发展,最终成为外人眼中的“理想乡村”;但我们仍需认清广大乡村仍旧贫穷落后的现实,汲取示范乡村的发展经验,通过拼搏与发展,努力让现实不断地接近“乡村振兴”的理想。
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 石涛:来到有福之州福州参与思政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福分。在市检察院座谈会与人才座谈会上,我认识到了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在福州金控集团座谈会上,我了解到了国有企业为乡村发展所做的贡献;在参观双龙村、长安村、屿北村等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当地村民谋求发展所做的努力。短短三天的思政实践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也让我认识到乡村的发展不是靠单打独斗,而是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乡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天地,也该是我们青年施展拳脚地方。
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 覃泽朗:学长学姐怀着“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自愿扎根基层建设乡村。陈锦烽学长说“乡村是摩擦体现最为直接,最为明显的地方”,而他自己以及徐俊学长和静玮学姐都战斗在解决摩擦和问题的最前线。他们怀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解决了乡村振兴中一个又一个难题,取得了许多来之不易的成就,说起来却轻描淡写。“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美丽乡村的建设其实都是优秀共产党员扎根基层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我觉得他们很伟大,因为他们选择这份工作不只是为了生存和物质,更多的是为了情怀和责任。
点击相应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更多北大法学院
相关信息